一、集成化供应链管理理论模型
集成化供应链管理的核心是由顾客化需求-集成化计划-业务流程重组-面向对象过程控制组成**个控制回路(作业回路);由顾客化策略-信息共享-调整适应性-创造性团队组成*二个回路(策略回路);在作业回路的每个作业形成各自相应的作业性能评价与提高回路(性能评价回路)。供应链管理正是围绕这三个回路展开,形成相互协调的一个整体。
根据集成化思想,构建集成化供应链管理理论模型如图2-6所示。
调整适应性-业务重组回路中主要涉及供需合作关系、战略伙伴关系、供应链(重建)精细化策略等问题。面向对象的过程控制-创造性团队回路中主要涉及面向对象的集成化生产计划与控制策略、基于价值增值的多级库存控制理论、资源约束理论在供应链中的应用、质量保证体系、群体决策理论等。顾客化需求-顾客化策略回路中主要涉及的内容包括:满意策略与用户满意评价理论、面向顾客化的产品决策理论研究、供应链的柔性敏捷化策略等。信息共享-同步化计划回路中主要涉及的内容包括:JIT供销一体化策略、供应链的信息组织与集成、并行化经营策略。
本阶段企业管理的核心是内部集成化供应链管理的效率问题,主要考虑在优化资源、能力的基础上,以较低的成本和较快的速度生产较好的产品,快速地满足用户的需求,以提高企业反应能力和效率。这对于生产多品种或提供多种服务的企业来说意义更大。投资于提高企业的运作柔性也变得越来越重要。在*二阶段需构建新的交叉职能业务流程,逐步取代传统的职能模块,以用户需求和高质量的预测信息驱动整个企业供应链的运作。因满足用户需求而导致的高服务成本是此阶段管理的主要问题。
Chain Planning,SCP)和ERP系统来实施集成化计划和控制。这两种信息技术都是基于客户/服务(Client/Server)体系在企业内部集成中的应用。有效的SCP集成了企业所有的主要计划和决策业务,包括:需求预测、库存计划、资源配置、设备管理、优化路径、基于能力约束的生产计划和作业计划、物料和能力计划、采购计划等。ERP系统集成了企业业务流程中主要的执行职能,包括:订单管理、财务管理、库存管理、生产制造管理、采购等职能。SCP和ERP通过基于事件的集成技术联结在一起。
(二)集成化供应链管理实现的步骤
企业从传统的管理模式转向集成化供应链管理模式,一般要经过五个阶段,包括从较低层次的基础建设到较高层次的集成化供应链动态联盟,各个阶段的不同之处主要体现在组织结构、管理核心、计划与控制系统、应用的信息技术等方面,其步骤如图2-7所示。
阶段1:基础建设
这一阶段是在原有企业供应链的基础上分析、总结企业现状,分析企业内部影响供应链管理的阻力和有利之处,同时分析外部市场环境,对市场的特征和不确定性作出分析和评价,最后相应地完善企业的供应链。
在传统型的供应链中,企业职能部门分散、独立地控制供应链中的不同业务。企业组织结构比较松散。这时的供应链管理主要具有以下特征:
※ 企业的核心注重于产品质量。由于过于注重生产、包装、交货等的质量,可能导致成本过高,所以企业的目标在于以尽可能低的成本生产高质量的产品,以解决成本-效益障碍。※
关于销售、制造、计划、物料、采购等的控制系统和业务过程相互独立、不相匹配,因部门合作和集成业务失败导致多级库存等问题。
※ 组织部门界限分明,单独操作,往往导致相互之间的冲突。
采购部门可能只控制物料来源和原材料库存;制造和生产部门通过各种工艺过程实现原材料到成品的转换;销售和分销部门可能处理外部的供应链和库存,而部门之间的关联业务往往就会因各自为政而发生冲突。
处于这一阶段的企业主要采用短期计划,出现困难时需要一个一个地解决。虽然企业强调办公自动化,但这样一种环境往往导致整个供应链的效率低下,同时也增加了企业对供应和需求变化影响的敏感度。
2 理想拣货作业的七个要点
常见的配送中心拣货作业大致有两种:人工拣货和电子标签+台车拣货系统。前者由于其低成本,仍被大量采用,但效率低下;后者目前仍算得上较为先进,但在效率方面也不尽人意。理想的拣货作业应该具有以下七个要点:
(1)不要等待——零闲置时间
(2)不要拿取——零搬运(多利用输送带、无人搬运车)
(3)不要走动——动线的缩短
(4)不要思考——零判断业务(不依赖熟练工)
(5)不要寻找——储位管理
(6)不要书写——免纸张(paper-less)
(7)不要检查——利用条码由电脑检查
3 电子标签+台车的拣货模式的局限性
电子标签是安装在货物储位上的电子显示装置,由计算机管理控制,借助标示灯信号和数码显示屏作为显示工具(有些还加上蜂鸣器),使作业人员凭借信号灯、蜂鸣器快速找到货物储位,并根据所显示的数字从而正确、快速地完成拣货任务,能够有效地降低拣货错误率,加快拣货速度,提高工作效率。与完全人工操作相比较,达到了“不要思考、不要寻找、不要书写”三个要点,但对应另外四个“不要等待、不要拿取、不要走动、不要检查”的要点,效率仍然低下的问题无法解决:
(1)拣货人员的动线较长,提货单以EDI方式送到配送中心后,通过计算机管理控制电子标签的信号灯、蜂鸣器,这一过程中可以在很短时间内完成,但是拣货元推着台车步行到确定的货架前,却需要有一段时间,所以前置时间相对较长。
(2)取货之后,若数量较大,台车须分几次运完,这样花在运送途中的时间较长;
(3)虽然可以借助于电子标签,但拣货员偶然出差错多取或少取一两件货,也在所难免,这样就必须再加上一道手续——检查,从而导致降低效率。
以上三个难题,对与电子标签+台车的拣货模式来说,是无法解决的。